热门搜索:
中心供氧系统的保养维护是医疗机构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,直接关系到患者用氧安全和设备使用寿命。
杭州地区医疗机构普遍采用的中心供氧系统,其维护需从日常巡检、专业检测、部件保养三个层面系统开展。
日常巡检需建立标准化流程。
值班人员每日应检查管道压力表示值是否在0.4-0.5MPa正常区间,观察减压装置运行状态,确认无泄漏异响。
终端氧气流量计需检测输出稳定性,湿化瓶水位保持1/3-1/2容量。
每周需对备用氧源切换装置进行功能测试,确保应急状态下能自动启用备用系统。
巡检中发现压力异常波动或终端出氧不畅,应立即启动排查程序。
专业维护需按季度实施。
每三个月需对二级减压箱进行拆解保养,更换老化密封件,用无水酒精清洁阀芯。
管道系统需使用**检测仪进行气密性测试,重点检查焊缝、螺纹连接处。
每年应由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安全阀、压力表进行强制检定,对分子筛制氧机的吸附塔进行再生处理。
维护中发现铜管出现绿锈或铝管存在白斑,需及时进行防腐蚀处理。
关键部件需针对性养护。
氧气终端插座每半年需进行插拔测试,使用医用润滑剂保养弹簧机构。
气体过滤器滤芯应根据压差监测及时更换,通常不**过8000小时运行周期。
对于采用汇流排供氧的系统,需定期轮换使用气瓶组,避**组气瓶长期受压。
智能监控系统的传感器需每两年校准一次,确保数据采集精度。
特殊环境需加强防护措施。
杭州梅雨季节需增加配电箱防潮检查频次,防止电路短路。
夏季高温期要重点关注制氧机散热系统,保持通风口畅通。
对于新建、改建的医疗区域,需在装修完成后进行管道吹扫,排除施工杂质。
突发停电后重启系统时,必须按规程逐步增压,避免瞬间高压冲击设备。
保养记录应实现电子化管理。
每次维护需详细记录操作内容、更换配件、测试数据,形成可追溯的技术档案。
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系统运行参数,建立预警机制。
人员培训要覆盖设备原理、操作规范、应急处理等内容,确保持证上岗。
完善的维护体系能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年限,降低故障率,为医疗用氧提供可靠**。